服务热线:400-8098-313
北京新医改:20家综合医院双休日不歇诊

阅读量:0

4月23日讯 在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,就医疗服务方面明确要求,20家综合医院将实施双休日全天候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,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开诊时间将试点延长至晚8点,并须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……
 
    医院众多延时服务举措的提出,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看病难的现状,相信会成为众多患者关注的热点。
 
    北京医改方案中提出,今年本市将在20家综合医院实施双休日全天候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,并逐步推开。另外,今年本市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开诊时间将试点延长至晚8点。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许峻峰表示,目前人员增加量和相关方案正在测算、制定当中。
 
    医改方案中明确,今年本市将在20家综合医院实施双休日全天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服务,并逐步推开,满足群众节假日就医需求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表示,以前一些医院相继尝试延长诊疗服务时间,比如夏天提前开诊、开设晚间门诊、假日门诊等,但都是自发的便民措施,北京医改就是要把这种自发的服务方式转变为有组织的行为,目前正在做研究和调查。他表示,“无假日医院”的推广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,还需要摸索。因为很多大医院都存在编制不足、某些科室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实困难。
 
    医改方案中还提到,今年,城八区1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开展“24小时服务”试点,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到20点、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,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健康咨询服务,努力使社区服务者成为居民身边的“贴心健康卫士”。
 
    市卫生局基层处处长许峻峰认为,这是社区医疗工作模式转变。他解释,家庭医生式服务不是指医生到居民家里看病,而是指医生与居民建立家人式的信任关系,以引导居民到社区就医,增加社区医生和居民之间的信任感,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,让市民生了病能第一时间想到找社区医生,愿意并及时找到社区医生。
 
    另外,24小时服务也是引导居民到社区就医的方式之一。如上班人群,往往只能在下班以后看病,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延长到20点,以方便这一人群的就诊需求。对于此次社区医院新增的“24小时急诊”服务功能,许峻峰解释,这其实应该叫24小时急诊辅助服务,比如社区居民在呼叫120急救时,在急救车到达之前,社区医生应该提供急救辅助服务。
 
    许峻峰表示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长门诊时间存在两大难题,首先是人员问题,现在就是保障社区医院的正常运转,人员数量都还捉襟见肘,延长服务时间不仅仅是增加一名大夫的问题,检验、药房等科室人员都要相应配备。其次是支持条件,如人员加班费用补偿。目前社区医生工资收入低、超负荷工作,因此需要协调人事、财政,争取相关政策。目前正在测算需增加人数,制定相关方案。据统计,目前在编制的社区医务人员有21000多人。
 
    医改方案•服务(摘录)
 
    新增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
 
    在儿童保健、老年人保健等方面增加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。
 
    其中新增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:为新生儿免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;为0至6岁儿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;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和出诊服务;每年为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;为本市农村21万名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。新增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;实施“镶上牙齿、摘下眼镜、稳定血压、减轻体重”四项保健促进措施;在学校、机关、企业、乡镇启动眼病、口腔疾病、高血压等疾病的初级保健和慢性病护理工作;为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。对全市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。
 
    发布“北京市居民健康白皮书”,制定“健康北京人标准”。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、合理膳食行动、控烟行动、全民健身行动、保护视力行动、保护牙齿行动、知己健康行动、恶性肿瘤防治行动、母婴健康行动等九项健康促进行动。
 
    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
 
   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。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、山区巡诊服务等新型模式,加强慢性病、常见病管理,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起健康“守门人”职责。所谓家庭医生式服务,即以社区为单位,建立以全科医师、社区护士、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,深入到社区和家庭提供“六位一体”的综合性卫生服务。
 
    制定分级诊疗标准,开展社区首诊试点,完善双向转诊与预约挂号制度,引导居民分级就诊、有序就医。扩大社区药品报销范围,提高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。鼓励各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技术支持、人员培训、协作托管等多种方式,带动提高其服务水平。
 
    改革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
 
    整合优化120和999急救资源,统一规划布局、统一服务规范,探索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;探索建立院前急救与公安交通、消防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;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;健全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,提高急救速度、效率、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 
    建设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,提供就医指南、预约挂号、专家咨询、医保和医药价格政策、健康促进、疾病防控等服务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,积极发展远程医疗。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,逐步实现公共卫生、医疗、医保、药品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。
 
    现场探访
 
    社区门诊延时 医生担心增成本
 
    昨天下午4点40分左右,崇文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已经很少,有些医生也准备下班。过了5点钟,除了值班医生和几个输液的病人外,医院里几乎已经空了。一位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医院的门诊时间是早8点—晚5点,非上班时间会有医生值班。但是病人大都白天来看病,晚上敲门看病的不多。
 
    崇文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楼的中医门诊,过了5点钟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。5点以前,来针灸的、拔罐的居民络绎不绝,有的医生一天能看几十个病人,偶尔还得延长一下下班时间。
 
    “如果能延长门诊时间的话,肯定会更方便,”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,来社区医院看病的人并不少,每次也都要等上一阵子,门诊时间延长到晚上8点钟的话,则能错开看病高峰,“反正在家门口,也不用担心路途不便。”一些上班族也认为,延长门诊时间也会给他们在社区医院看病的机会,“以前要去社区医院只能趁周末。”
 
    对于延长门诊时间及增设24小时急诊,受访的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则表示,如果单纯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,可能效果并不好,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我们现在的工作量也不小。”所以可能会增加医院的成本。而对于增设24小时急诊,受访医务工作人员表示,“会方便病人,”但是来社区医院大都看的是感冒、发烧等常见病,即使晚上有病人,也是输液的,有急症的病人大多会去选择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,若设立24小时急诊,可能出现资源闲置的问题。(作者:赵新培)
 
    ■文/记者 高淑英
 
    ■摄影/记者 郁骁
 
    声音
 
    首都儿研所党委书记卢平
 
    众因素制约门诊延时
 
    首都儿研所党委书记卢平介绍,儿研所平时的病人每天有5000多人,大夫只有两百多名,现在医院每天营业到22点。此外,除了看病,医生还要完成教学、科研工作。可以说医院、医护人员已经超负荷运作了。
 
    卢平认为,如果要求儿研所延长门诊服务时间,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。一方面医院的地方有限,另外儿科医生的培养至少要5年时间,即使医院现在拼命招人,也要5年时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。他认为,延长门诊服务时间、社区医院试点24小时改革是医改的阶段性目标,要有方方面面支持的一套机制,促进其逐步实现。
 
    ■文/本报记者 赵媛媛
 
    天坛医院院长王晨
 
    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难对接
 
    天坛医院院长王晨认为,医改中对患者在社区首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政策支持,但很多患者对社区医院还是信不过,有病还是选择直接去大医院。“这几年也一直在推进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对接,但人才技术很多难以融合。大医院的医生分科很细,而社区需要的是全科医生,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很难马上派上用场。”
 
    王晨建议,公立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最好能够在人事制度上建立自由流动机制,让一些资深的专家调入社区医院担任业务带头人,提高社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。
 
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
医药研发猎头  医疗行业猎头  医药猎头网  医院猎头  医疗器械猎头  广州大学兼职网 
电话:400-8098-313
版权所有 (C) 2003 迪医信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
人才许可证: RC1312407  京ICP备15007661号-2
迪医猎头 迪医猎头网 医药猎头 医药猎头公司 北京医药猎头公司 上海医药猎头公司 广东医药猎头公司